您的位置:首页 >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公开详细
索引号: wsj-2022-00099 发布机构: 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2-09-19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关键词:

边境团场的“健康卫士” 30年如一日守护百姓健康


边境团场的“健康卫士”  30年如一日守护百姓健康

——记兵团第一师四团十二连卫生员马建魁

 


adde040c17a5403a93948adaa6852759.jpg 

 

“阿布都,都疼这么多天了才来?”马建魁医生有点责怪的对捂着肚子的阿布都·赛买提说着。马建魁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十二连已当了10年的卫生员,这里的每一个农民,他早已熟悉的像家人一样,看到他们生病,马建魁比谁都着急。

马建魁1992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了第一师四团医院,担任连队卫生员一职,四团是一个边境团场,由于紧靠山区,天气多变,靠“天”吃饭的农民们就变的更加辛苦,也并不算富裕,交通不发达让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成了当地百姓的大难题。

30年的工作时间里,马建魁在不同连队辗转,于2012年的冬天,四团医院决定派他去十二连(当时称为“民族连”)担任卫生员,并提前打了预防针:那里条件比较艰苦。

可以,去哪都行。”马建魁干脆的答应了。

没有自来水,工作场所就是居住地,与少数民族群众语言不通(100%为维吾尔族),交通不便等,比他想象的要艰苦和困难。生活困难可以克服,可是不会维吾尔语如何给农民看病?最基本的沟通都不会,这让农民如何信任?马建魁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维吾尔语,终于慢慢学会了基本的交流语言,与农民们之间经常沟通,关系也变的更加融洽。

民族连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连队,距离四团医院40多公里,距离上级医院兵团第一师医院80多公里,民族连夹在中间,如发生疾病,这唯一的一条路需要判断清楚“向左还是右”,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健康有你守护我放心

“多户图尔(音译医生),我儿子的手指割草时割断了……”一天中午,农民沙依木·凯撒抱着12岁儿子着急地跑来,紧跟其后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左手的中指断了,我先包扎一下,这个需要去医院,我马上就联系,你们别急。”马建魁立即拨通四团医院电话,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反馈患儿需要立即转至上级医院治疗,但是医院唯一的一辆救护车送患者未赶回,需要等待。

听到救护车暂时来不了,患儿妈妈焦急的眼泪就下来了,救护车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果自己找车,偏远的小村落坐车都非常困难上哪去找车?儿子再这样拖下去,手指可能就保不住了……想到这里,患儿妈妈哭了起来。

“走,我送你们去上级医院。”马建魁说。

驶过戈壁、跨过库玛拉克河,经过水稻田,就快到达位于阿克苏市区内的第一师医院了。这条路马建魁太过于熟悉,原本自己用来偶尔回家的小轿车,却经常用来转运患者,这次也不例外。

赶到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给予相关处理,马建魁又载着患儿一家返回民族连,按照要求每日为其用药、换药,查看手指血运情况,后续又让帮助其康复锻炼,最终,患儿的手指与正常无异。

时过境迁,现在的小患儿手指早已看不出受伤,目前已是某公安大学在读学生了,对于曾经的帮助,他们一家人每次见到马建魁都非常感谢。

连队里都是农民,所以,马建魁没有具体的上下班时间,只要有不舒服,都是随叫随到,而晚上出现紧急情况也是时有发生。马建魁说起有一天半夜,已远嫁的阿孜古丽·吐鲁洪突然打来电话:“马医生,我妈妈的病你知道的,冠心病好多年了,这会儿她不舒服,胸口疼的出了一身汗。”

“不好,别是心梗。”马建魁心里想着,立即拿起医药箱赶到阿孜古丽妈妈家中,查看后确实是心梗,时间耽误不得,事不宜迟,马建魁立即开着自己的车,将患者送至上级医院,最终抢救成功。阿孜古丽事后说:虽然我不在妈妈身边,但有马医生在,妈妈的安全就在。

 

防控地方病    全力守护健康

由于医疗知识匮乏,健康意识薄弱,不懂得预防知识,也不积极治疗,民族连群众患“肺结核”的农民越来越多。

“马医生,我来领取今天的药。”肺结核患者会定期来到卫生室领取药物,马建魁需要看着每位患者“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马建魁则会将药专程送到老人家中。每月督促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督促较重患者住院治疗,日常监管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

在高危险人群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也是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手段,把结核病防治知识送给连队老百姓也是马建魁日常一项重要工作,他经常在全民体检时、连队冬季大培训时给职工群众讲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易感人群的保护等知识,不断提升大家的防病治病意识。

10年时间,经过马建魁不断加大科普宣传、规范患者用药、按时送患者去相关医院检查和治疗,民族连肺结核治愈率达83.33%。

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了,马建魁除了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等,又多了一项疫情防控工作,对居家隔离人员测体温、采核酸,参与卡点执勤及隔离点等,又让他更加忙碌了起来。

从最初大家喊马建魁维吾尔语“多户图尔”,到后来的“马医生”,从最初对他陌生,到后来得知要调离其他连队,群众们集体挽留,平时喊着他去家里一起吃饭,经常拿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送给他,马建魁对当地百姓来说,已是离不开的朋友和亲人。

“最初来到这里时,确实挺苦的,但是我喜欢卫生员这个工作,选择了就无怨无悔,如果不喜欢也不会坚持,而且慢慢与当地维吾尔族同胞熟悉之后,他们的淳朴和友好打动和感染着我,才让我能在这里待10年,并愿意继续为当地百姓利用我的专长为他们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马建魁说。

 

(文/胡珺  图/轩楠楠)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