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第一师医院积极拥抱“机器人+”时代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12 10:32:18 浏览次数: 【字体:


  机器人如何帮人类做手术?第一师医院给出了答案,自今年年初,骨科团队使用“机器人”至今已完成20余例机器人辅助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由置换发展到“智换”,骨科进入了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时代!

dcbaf3897ae5452a8da734939e861417.jpg 

第一师医院骨科团队为患者行机器人辅助下髋、膝关节置换术。(黄叶叶 

阿克苏市的张奶奶左侧膝关节疼痛10年多了,尝试过许多药物治疗,但疼痛的现象仍无明显好转。随着左膝关节的疼痛越来越影响到她的生活,73岁的张奶奶不再犹豫,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家人经过多方打听,带着张奶奶第一师医院骨科一病区就诊,一病区主任欧阳国新对张奶奶进行了相关检查,经查,患者左膝关节骨关节炎已达终末期,决定对张奶奶行左侧关节置换术。

  为了实现术中每一个环节的精准定位,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汤志辉带领手术团队,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进行下肢CT三维重建,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术中,汤志辉副院长主刀,欧阳国新主任和一病区毛成鹏副主任协助,为张奶奶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髋、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第二天,张奶奶就能下床自如地行走。她高兴地说:“早知道手术效果这么好,真应该早点来一师医院看骨科,白白疼了10多年。感谢所有医护人员,不仅腿不疼了,生活质量还大大提高了!”

  手术机器人引入第一师医院,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和缩影。据悉,第一师医院机器人手术涉及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等多个专业领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加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b4c96b502d0f42a0b31360423462f3dd.jpg

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下给患者实施手术。(周玲玲 摄)

  “神经外科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既要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地避开脑部的主要血管、重要功能区和神经纤维束,保证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第一师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王和功介绍,在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下,运用黄荧光加导航这一新技术精准定位,既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脑功能。

  “远远超过人类的操作精度。”在谈到手术机器人相比外科医生的优势时,王和功这样说。

  2023年1月,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机器人5G远程手术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等场景应用,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医疗机器人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医疗装备,属于人工智能领域难度极高、备受瞩目的类别。第一师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一直保持着前瞻性和敏锐性,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中,第一师医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机器人+”行动实施方案,手术机器人相继在医院“上岗”,成为医院的“明星手术医师”,医院一直致力于这一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的成果。  

  第一师医院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拓展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范围,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发新技术和特色医疗服务,让科技之光照亮健康之路。



(文/江珊 )

 

 



终审: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