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互联网+”密码,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居家护理服务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动不便患者的刚需。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强调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为此,第一师医院不断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月3日,第一师医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管理平台接收到一单“互联网+护理服务”订单。老年医学科护士长尹平迅速行动,精心准备好上门更换置留胃管和鼻饲护理所需的医疗器械。下午4点,尹平和科室护士王晓玲准时抵达阿克苏市世纪广场乐园小区,在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有条不紊地为83岁长期卧床的李奶奶置换胃管。
李奶奶的儿媳袁媛(化名)提及婆婆的病情时满是疲惫,婆婆患脑萎缩、肺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多年,重度营养不良,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长期依靠胃管进食、喝水和吃药。而胃管每月需更换一次,以往每次更换,都要费力地将老人抬到轮椅上,再前往医院办理住院手续,一趟折腾下来,袁媛身心俱疲。如今,第一师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让袁媛轻松了许多,只需手机点一点,专业护理就能送到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仅为4人,护士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但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进,对“网约护士”的需求却日益增长。第一师医院自2023年11月成功启动“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项目以来,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包括平台主管人员、评估师、上门护士等在内的人员构架,明确职责和分工,现已惠及400余名患者,收获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其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主要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患者在医院线上平台下单,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就能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便捷、高效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于家中有高龄、失能或处于康复期的人群而言,“网约护士”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节省护理时间,还免去出行不便,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与便捷性。
除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医院还在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管理平台上开设了文图问诊的服务项目,实行专业化处方药服务模式,方便各族群众通过网上平台咨询,专业医师给予专业健康的服务,让各族群众看病不再难,足不出户也能看病取药。截至目前,已完成近700例线上看诊服务,实现了“互联网+医疗”惠民,让就医更简单。
“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实实在在为患者节省了看诊费用;“远程会诊”举措,上联浙江大学六家附属医院,下连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六家团场分院,让疑难杂症患者免去奔波劳累,得到有效救治……翻阅第一师医院的“惠民举措”,一个个暖心变化、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各族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行,成功拓宽了第一师医院的护理服务模式,打通医院与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护理资源从医院到家庭的共享与衔接,满足辖区内服务对象多样化、差异化的居家护理需求,使出院不再是护理服务的终点,真正让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得以延续。
一直以来,第一师医院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
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核心目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患者能感受到人性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今后,第一师医院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擦亮一师的“健康底色”,提升群众的“幸福成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奋力描绘“健康一师”的绚丽画卷。
(文图/周玲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