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打针” 给心脏“补洞”
近日,第一师医院复合手术室内,由儿科援疆专家傅松龄副主任亲自主刀,为一7岁家境贫困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了“补心”手术,并且是完全免费,这让患儿的父母喜极而泣。
小患者颖儿今年7岁,家住第一师十三团某连,半个月前她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短暂休息后症状可略缓解,此症状持续了近半个月后,颖儿的胸痛、胸闷的症状愈加频繁,父亲杨先生和兰女士这才急着带颖儿到阿拉尔医院做检查。
检查结束后,医生告诉杨先生,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杨先生夫妇听后当场瘫坐在地。“这个病治下来得不少钱,家里这几年本就不宽裕,这可怎么办呀?”得知杨先生家的情况后,阿拉尔医院医生告诉杨先生一家,让他们到第一师医院儿科找援疆专家傅松龄副主任,并且说孩子的这个病傅松龄副主任可借助“爱佑慈善基金”给孩子免费治疗。
杨先生次日一早便来到第一师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后发现颖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房间隔缺损,需尽快手术治疗。
入院后,杨先生主动将自家的情况告知给第一师医院儿科医生,经过相关审核后,傅松龄副主任说颖儿可以使用“爱佑慈善基金”治病,杨先生一家不用因为钱的问题而发愁,说完,便又开始操办救助资金的相关事宜及资料填写。
众所周知,但凡是手术必定有风险,尤其是在“刀尖上起舞”的心脏外科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要求更加精细。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术前,傅松龄副主任通过超声再次为患儿评估了房间隔缺损的类型、大小等因素,待充分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傅松龄副主任为了让颖儿能够快速恢复,充分运用ERAS理念,为颖儿实施了局部麻醉,并在第一师医院儿科、心血管病科二病区、超声科等专家的默契配合下,由傅松龄副主任亲自主刀,心血管病科二病区梁晶星副主任从旁协助,在X光引导下快速精准地为颖儿完成了医院首例局麻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填补了医院该领域的空白。
术中,傅松龄副主任为了让患儿保持清醒状态,一边与患儿保持沟通,鼓励她坚强面对手术,一边利用导丝将鞘管通过患儿右大腿根部的血管送到心脏,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这需要手术医生非常精准且高超的手术技术。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35分钟,当医生们看到封堵器顺利紧贴缺损部位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术后第二天,颖儿便能自行下床活动,精神状态良好。第三天出院时,杨先生和兰女士带着颖儿来到医生办公室感激地说:“非常感谢第一师医院的援疆专家和医院医护专家们,你们是我们全家的亲人、恩人,是你们体恤我家的困境,给我女儿一个全新的生命,我们会一辈子记着你们的好……”
采访结束后,傅松龄副主任介绍道:心脏虽然只有拳头那么大,但内部构造精细巧妙,像一套四居室的房子,两房间和两室间有“墙”相隔,房和室之间还有“门”,无论是墙变薄了,还是门上有个洞,都会给房子带来致命的打击。
“此次手术充分运用ERAS理念,进一步规范了手术患儿的临床诊疗,细化围术期管理措施,将止痛、术后早期恢复、术后早期进食等理念运用到实处,有效降低了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儿预后情况,既节约了经济成本,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傅松龄副主任说。
据了解,该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第一师医院导管操作技术及团队配合的考验,更标志着第一师医院心脏手术向微创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