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五个聚焦”发力 打造法治师市高地建设
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着力推进法治建设向基层延伸,实现法治建设进程的整体推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师市法治师市建设,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党的领导,铸牢法治之魂
认真贯彻中央和兵团、师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师(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将党的领导体现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各个环节。2019年12月,成立师市党委全面依法治师市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执法、司法、守法普法3个工作小组 ,办公室设在师(市)司法局,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3次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文件制度16份,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和兵团全面依法治兵团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师市建设具体工作。为打造“兵城红都、大漠硅谷、西域学府”南疆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聚焦法治实践,深植法治观念
送法进基层,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普法宣传下基层、进社区、连队活动。针对务工、务农、学生、连队“两委”干部等不同的群体,进行“量体裁衣”普法宣传。把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纳入年度“普法目录”,大力宣传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近年来,组织普法下基层普法“零距离”宣传活动110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10余万份。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制作下发印有法治标语的手提袋、挂图、风扇、围裙、环保袋等各类宣传品5万余份。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通过拍摄“我与宪法”“我与民法典”宣传片、建设法治公园、开展领导干部宪法主题考试等方式,在全师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法律宣传活动。
聚焦阵地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将法治元素与“法律六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活动结合,重点推进基层连队(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打造一批接地气、有内涵、有针对性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漫画墙、法治公园20个,将法治典故、名言、条文等法治元素融入广场、公园、长廊等,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抬头见法、休闲普法、遇事想法”。目前,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同时,设立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团(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8个、团(镇)、乡、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207个,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聚焦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
聚焦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民情民意分析、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制度,突出抓好团(镇)、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房屋拆迁、棚户区改造等疑难纠纷的化解。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需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2020年以来,全师15个团(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319个村(社区、连队)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站点覆盖率达100%。依托1892名人民调解员和367个多个调解组织,深入村居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现场办公就地化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合法维护群众权益。组织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800余起,成功率99%以上,涉及人数20000余人,涉及金额1.8亿元,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2664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聚焦党史学习,提供精准服务
强化法律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找准为民服务角度,让党史学习教育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实现“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司法局引导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行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优化服务、延伸服务等方面狠抓落实,推行送法“六进”活动、公证绿色通道、远程办理、公证书邮寄到家、延时办公等惠民举措。聚焦便企服务、推进精准普法释法,着力推动法治服务企业水平显著提升。在“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团等普法队伍中,甄选精通营商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师资组建营商环境法律服务智库,成立师市营商环境法律宣讲团,采取法律咨询、现场讲座、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宣传;开展百场“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推动和指导法律专业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法律无偿援助等全链条服务;为中小投资主体提供“法治体检”、规章制度修订、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截至今年7月份,司法局法律公共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2220件,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16件,12348热线提供服务400余件,师市公证处办理公证1646件,为弱势群体全体维权服务受理代理13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惠及160多人次,代书法律文书200余份,为农民工、弱势群体讨薪、维权、人身损害赔偿(工伤)索回款500余万元,收到“法律援助扶贫攻坚,志愿律师为民解忧”、“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等锦旗100多面。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品质、有温度、更精致、更高效的法律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