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援疆 | 彭洋颖:一脚踏进塔里木,终身都是兵团人
“你们把内地的先进技术送到了我们身边,让我在家门口就完成了大手术,谢谢你们”,4月10日,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妇产科,患者文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台州援疆专家彭洋颖手中。
文女士是一名子宫肌瘤复发患者,2023年3月27日,彭洋颖的后方医院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妇产科专家朱丹阳来到阿拉尔,主刀为她实施了经脐单孔免充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彻底清除了多年的肿瘤,同时此次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隐蔽等手术效果,让文女士很满意。
让文女士连连称赞的医生彭洋颖是台州第十批第二期9名援疆专家中的一名妇产科专家,援疆的时间里,她心系边疆母婴安康,用自己的力量救治温暖着师市女性患者。
“因为有你,我们圆梦啦”
“想不到医生能隔着肚皮把胎位拨正,太神奇了。”2021年10月23日,周女士感激地对彭洋颖说。“我在孕晚期的时候,超声发现宝宝是臀位。臀位胎儿阴道分娩风险较高,但了解顺产对宝宝和自己的好处,心里有太多不甘,于是来到了阿拉尔医院妇产科就诊,希望医生可以圆她顺产的梦想。”
彭洋颖经过严密的评估,周女士的胎儿已达到37周,胎儿成熟、羊水充足、无脐带绕颈等情况,符合臀位外倒转术的指征。10月23日,在彩超和胎心监护的严密监测下,彭洋颖隔着周女士的肚皮轻柔地把胎儿臀部托出盆腔,然后上推胎臀,下转胎头,也就2分多钟的时间,胎儿就实现了宫内的“华丽转身”,由臀位变成了头位。手术非常顺利!这项技术填补了阿拉尔医院臀位外倒转术的空白。
2021年11月30日中午12时许,在阿拉尔医院妇产科病床上,董女士正与家人们兴奋地端详着身边的女婴。小宝贝甜甜地睡着,高鼻梁,双眼皮,粉嫩的脸,细细的呼吸,让人越看越爱。产妇脸上洋溢着微笑,此时的她已忘记了几小时前的痛苦。
原来,董女士因“三胎足月临产”到阿拉尔医院妇产科待产,有两次分娩经验的她自认为此次分娩也将非常顺利。但事与愿违,董女士半夜临产,折腾了一夜,疲惫万分,虽然临近宫口开全,但胎头却迟迟未入盆,精疲力尽的董女士想选择剖腹产。
要不要做剖宫产?值班医生请来彭洋颖。她仔细评估母儿情况,考虑胎儿情况良好,产妇又是经产妇,还是有顺产可能的,彭洋颖一边给董女士做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的鼓励和信心,一边做好手术相关准备。随着董女士信心的恢复,在医生指导下努力配合,最终实现了成功分娩,避免了剖宫产手术。
让更多的新技术在塔里木落地开花
“一脚踏进塔里木,终身都是兵团人,新疆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传技术、育人才、广服务、重宣教,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彭洋颖说。
“每天9时50分,彭洋颖医生总是准时到科室开始做查房准备,带领科室医生对待产的每一位孕妇进行问诊、查体,结合辅助检查给出处理意见。在查房过程中她还给我们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感觉每一次查房都是一次学习。”阿拉尔医院妇产科医生武晓婧和吴明东说。
为了更好地跟彭洋颖学习,武晓婧和吴明东递交了“拜师帖”,正式拜师学习。彭洋颖制定严格培训学习计划、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临床水平、抽出业余时间制作课件……彭洋颖一点一点地做,一遍一遍地教,竭尽所能。
彭洋颖常常告诫妇产科的年轻医生,一定要不断夯实学识基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她常说:“我们是一手托两命,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通过持续给妇产科年轻医生开展临床带教,科室对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等危重疾病的诊疗能力持续提升,保障了更多危重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据悉,为提升医院妇产科薄弱环节,彭洋颖邀请后方医院专家远程授课20余次,不断拓宽医生们知识面,并多方沟通协调邀请后方专家亲自来院现场手术带教,让单孔腹腔镜技术在阿拉尔医院落地生根。
通过各方努力,目前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签订帮扶协议,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充分发挥学术、人才与技术优势,帮扶阿拉尔医院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急重症的专科诊疗水平,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科室管理人才。
“虽然即将返回台州,但援疆工作不会就此结束,未来将继续沟通协调,发挥桥梁作用,利用后方有利资源,让更多的新技术在塔里木生根开花。”彭洋颖说。
(江珊、张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