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团场动态>详细内容

十四团:立足循环经济守住“金山银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4 20:25:06 浏览次数: 【字体: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十四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入企业,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路径,探索建立“粪肥还田—有机种植—生猪养殖”的种养循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绿色发展致富路。

一、果畜一体,让循环农业“就近消纳,节本增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年,果农们合理利用沼液,种出了客商争着要价格更加高的有机红枣说到这些个大饱满的红枣,不得不提到十四团在五连建设的1.2万亩“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去年,十四团通过以奖代补,引导辖区的新疆宏盛牧歌养殖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300万元,建设沼液储存池、沼液稀释池、沼液输送管网,通过三级过滤,将养猪产生的沼液直接施入果园、棉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一循环发展模式,既改良了土壤,还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e2ded8cd8ea2429bb1e5e66abb0f2006.jpg

“五连1.2万亩‘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分别种了红枣、棉花,与没施沼液的农作物相比,长势更好。”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去年红枣的收成情况来看,相比未使用沼液的农田,‘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内每亩提质增收500元以上。”

种养结合、就近消纳,十四团五连的“农果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综合体将沼液还田后,沼液变废为宝,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带动团场职工发展生态农业,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二、盐碱养殖,让循环农业“就地修复,增收致富”

十四团天鹅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灌区的最东端,每年塔河南岸团场排放农残水1000万方,经塔里木河南岸灌区排碱渠流入天鹅湖,形成盐碱水,面积达1200余亩。

c6dee5bf127a413c9f78cfaaf7f1694d.jpg

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这片盐碱水,2021年十四团与上海东方水产研究院合作,在盐碱水中搞起了养殖,去年投放鱼苗2.6吨,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今年陆续又投放鱼苗3吨,通过连续两年的跟踪实验后,发现在这片水域养殖的鱼品质好、味道鲜。

同时,通过水产养殖,天鹅湖周边盐碱地的土壤盐分溶到鱼塘之中,耕作层的土壤盐分由1.4%降至0.6%pH值也由8.8降至了8.2,更利于耐碱植物的生长,增加了天鹅、鸬鹚、白鹭、白头黄鸭等鸟类栖息数量。

十四团天鹅湖的“弃水养殖还田”新模式,实现了盐碱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恢复了天鹅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更拓展了渔业养殖发展空间,增加了职工群众收入来源,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6e8e6d8f0337433a9492c763d8a30a74.jpg

据了解,十四团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天鹅湖环境优势,将生态、旅游、养殖和美食相互结合,让其相辅相佐,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出环境优势的最大化效益。并且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增加参与合作社职工群众的经济收入,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青山变成“金”山。

三、替煤能源,让循环农业“就近取材,变废为宝”

十四团每年修剪产生的林果业废枝达1.2万吨,随意堆放、焚烧严重影响了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这一难题,十四团引进了替煤新能源项目。

目前,年产30万吨生物质颗粒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11月建成投产,届时可加工废弃果木、棉花秸秆达50万吨/年,木机制炭1000/年,钾肥1-2万吨/年,使生物质能源成为团镇色产业,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a092c0210bbb466baf0113f6f13f8c30.jpg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可将连队农林废弃物制作成生物质颗粒转换为商品能源,颗粒中硫的含量不到煤炭的1/10,能减少秸秆等废弃的农作物自然腐烂产生大量的甲烷,有效改善团镇空气环境质量,其燃料可代替煤、石油等紧缺能源,燃烧后的固体废物可回收做钾肥,实现“作物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环。


终审:十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