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十一团花桥镇:“四区”赋能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花桥镇背靠塔里木河、面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方色彩斑斓的风水宝地。来到这里,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将向您徐徐展开,沙漠之门博大气象将向您一一呈现,巨人部落的人文密码将向您步步解锁,三五九旅永不换防的故事将向您娓娓道来。
十一团成立于1959年9月,前身是农一师胜利三总场成立的工程大队。1964年8月,在工程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一师工程二支队。1970年7月改称十一团。2020年1月挂牌成立花桥镇人民政府。
团镇地处阿拉尔市塔南片区的地理交通中心、阿拉尔市半小时经济圈,是阿沙公路(阿拉尔市-沙雅)、塔中公路(阿拉尔-塔中-若羌-西宁)的交通要道、节点城镇,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兴旺。
近年来,十一团党委聚焦职责使命,聚力“塔南中心镇、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推进产业特色化、发展生态化,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四个示范区”,汇聚强大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特色林果示范区。依托地处北纬40°鲜食水果优生区,十一团新建主干型香梨丰产园3500亩,改建西梅、杏李、小红杏等果园2460亩,稳步构建5.2万亩红枣+1.4万亩特色鲜食果品的现代林果业生产体系,打造特色林果+精深加工+电商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国家级省部级示范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7户,建成智慧农业、智慧电商等智慧平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团场。
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一团坚持“全域+全季+全业态”发展思路,构建以沙漠之门为核心的沙漠旅游、以昆岗遗址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以防沙治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丰富发展“微度假”“微休闲”旅游业态,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为团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获评国家五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民族团结示范区。十一团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团场,长期以来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致富,现有4个互嵌式连队、7个互嵌式小区、2个互嵌式学校、1个互嵌式医院,构建了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团镇呈现出各族职工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获评兵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团场。
防沙治沙示范区。十一团几代军垦人传承兵团精神,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实施防沙治沙重点生态工程,构建起“生态林、基干林、防护林、绿化林、经济林”五级生态防沙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34%,将绿洲向沙漠整整延伸20公里,书写“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兵团精神永不到头”历史荣光。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十一团与大漠大河相依、与历史文化相融、与政策机遇相会,它以万顷绿洲的生态美、永不换防的人文美、瀚海无垠的自然美、日新月异的发展美,吸引八方来客久久注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