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2023年法治公安建设工作报告
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在师市党委和兵团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法治公安建设目标,以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提质增效、排查整治受立案突出问题、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师市公安机关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理论中心学习组、“读书班”活动等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宣讲阐释、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师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警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二)落实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第一责任,将其纳入师市公安工作整体规划,与当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将公安机关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落实警种部门主体责任。师市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本本警种条线上的执法办案负责,各执法办案部门抓好本部门的执法办案工作,强化执法管理,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形成执法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行公安职责使命
(一)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2023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加强对师市各部门、行业、重要领域的网络安全监督,督促辖区重要信息系统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师市辖区35个网站开展日常漏洞扫描,下发《网络与信息安全情况通报》85份。对辖区28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单位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下发《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26份。上报网络安全威胁情报114条。指导辖区企业完成信息系统备案12个,下发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备案证明12份。
(二)加强食药环领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共侦办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案件23起,破案17起,不予立案4起,打掉犯罪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涉案金额614.9万余元,为群众挽损310.9万余元。侦破兵团首起生产销售假药案,打掉犯罪团伙1个,捣毁生产窝点2处、仓储窝点3处,查扣假药2.49吨,涉案金额40万元。
(三)依法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深化践行法治为民,严厉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全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2023年以来,师市共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309起(其中电信诈骗案件237起、其他类诈骗案件63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7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1起、敲诈勒索案1起),同比去年同期274起上升12.77%;损失金额2952.82万元。一是严厉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2023年以来,师市公安机关先后分三批次向全国16省27市派出抓捕小组和侦查打击警力26人次,破获案件7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1名,追赃挽损464.56万元,止付涉案嫌疑账户资金11036.96万元,冻结金额1132.36万元。师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兵团挂牌督办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追赃挽损464.56万元。二是铲除窝点推进“断卡”行动。通过推送线索的核查,建立对本地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的快打机制,坚决打掉幕后黑灰产链条。2023年以来,师市公安机关共打掉本地窝点3处,GOIP团伙1个。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支行组织本地金融机构开展“断卡”行动,严格落实“两卡”线索100%核查机制,共接收公安部推送线索197条,办结197条,经核查形成案件26起,抓获各类两卡人员156人(其中形成案件抓获66人)。三是强化预警劝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开展“预警封堵网”建设应用。2023年以来,接收公安部推送的资金预警线索1183条,并确保见面劝阻率持续达到100%,成功预警劝阻49822人次,为群众避免损失980余万元。 四是发挥联席会议制度。2023年以来,师市联席办组织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7次,及时对各成员单位,团镇、乡,城区各街道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联席办下发周通报、月通报共计57份,发送公安提示函10份。召开退赃大会3次,依法对今年以来师市公安机关追缴的部分赃款进行集中返还,共返还385万余元,收到14名群众代表的感谢锦旗。
三、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全面落实执法”双公示”制度
“双公示”工作是打造透明政府和公信政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简政放权,实现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手段,是推进一师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一是建立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公示信息。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双公示”工作长效机制。二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外,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规范、完整、清晰、准确地向社会公示,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公示的信息全面把关,对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四、全面落实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措施
2023年一师辖区机动车保有量207022辆,非机动车保有量21816辆。驾驶人总数106361人。
(一)全面落实“就近办”。交警支队深入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公安交管“放管服”76项改革举措,积极回应群众、企业需求,不断提升车管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的“难点、堵点”,落实交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等便民举措改革承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截至目前,增设办理违法业务延伸点12个,车驾管业务延伸点3个,走访群众2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条,为群众办好事400余件。将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给广大群众提供更为贴心,便捷的交管服务。
(二)积极落实“便捷办”。承接大型货车、进口车登记业务,开通微信公众号预约办理业务,开通“老人优先窗口”和“绿色通道”,推行“四个减免、一证即办、一窗通办”,实现受理、审核、缴费、发证在一个窗口办结,严格落实“排队叫号、咨询引导、首问负责、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延时服务、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评价”等服务制度以及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要求,真正做到随来随办,随办随走。
(三)简政放权“零偏差”。全面推行交管12123平台、警邮、社会服务点合作”,不断加大网办业务范围和网办率,90%以上业务实现“网上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全力解决“等候长、多次跑、重复填”等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今年以来,陆续建成警保合作、派出所业务延伸服务网点21个,机动车临时号牌核发点4家,联网体检医院4家,电动自行车登记代办点33家,提供多元化业务办理渠道。交管“12123”手机APP用户量达到10万余人,企业用户400多家,受理网上选号、补换牌证等网办业务54331笔。
五、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情况
(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一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公安机关的办事窗口、派出所、警务站等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单位,在办公场所设立岗位责任牌,公开警务人员姓名、职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把有关办案制度、许可手续、户口及身份证等事项办理须知制作成办事指南派发群众、制作成流程图上墙。二是对于行政拘留、酒驾醉驾等案件,强化事中公开、规范事中公示、加强事后公开,由交警部门每周统计相关材料报送有关部门进行公示。
(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一是加强执法视音频管理,确定管理人员,当前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已指定专人负责执法办案区视音频的管理,对进入执法办案区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一律有视频记录,一案一档。对接处警、 当场处罚、现场勘查、搜查扣押、辨认指认、交通执法、治安检查等现场执法活动,必须进行视音频记录。执法活动完毕后,立即将执法视音频频上传至管理人员电脑,执法办案人员不得自行保管。二是组织各垦(城)区公安局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要求各局进一步提高对执法视频的重视程度,视频保存期限最少6个月,对于可能存在执法风险的案件或涉及刑事案件,要求对执法视频进行刻盘永久保存。三是通过执法考评进行监督,考评过程中通过对执法办案场所、接处警视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抽查基层所队,通过实地查看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区工作台账、视频、接处警登记本及台账,如发现问题,下发通报全师市。
(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明确审核人员,一是明确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专、兼职人员,制作了人员清单,并向司法局备案,截至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共279名执法人员,专职法制审核人员10人。二是为不断推进师市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公平高效,制定了《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机关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
六、深入推动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手段
(一)建立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不断加强执法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建设、提升监督和制约机制运转效率,是公安机关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打造过硬公安铁军的必由之路。建立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执法监督委员会能够及时获取执法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建立监督结果的公开制度,增强执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新征程上,师市公安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强化执法全流程全要素监督管理,切实提升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平安师市建设保驾护航。
(二)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依托兵团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办案中心管理平台,实现对各执法要素全方位管控,深化落实受立案改革要求,及时发现、预警和纠正受立案环节的有案不立、压案不查等执法问题;落实法制部门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加强对案件事实、证据收集、适用法律、办案程序等关键执法环节的审核把关,及时纠正不规范执法行为;通过智能化手段,加强对涉案财物和留存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案卷的统一管理,实现涉案财物来源去向明晰、管理处置规范,做到卷宗保管安全、流转有痕;落实常态化执法巡查通报制度,及时发现执法问题并通报整改,加强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应用和各办案单位执法办案场所的整体掌握和动态感知。
七、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执法力量缺乏。对重点行业场所及部位检查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人员不足。基层执法人员能力不足,部分民辅警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会做、不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导致部分矛盾纠纷未能及时化解。且部分民辅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只在解决问题,缺乏给群众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能力。
(二)智能应用不够深入、运维力量有待加强。视频监控是治安防控、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前沿触角,目前尚处于实时监看和事后调取录像的传统工作模式,多要素感知、多维度智能分析和事前预警的智能应用手段匮乏。随着视频监控逐年增加,专业运维力量增加缓慢,现有运维力量尚不能满足视频监控正常运行的运维需求。
八、下年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抓好健全“执法监督”环节,推动依法、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进程。大力加强执法监督是推动规范执法活动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公安机关形象,更有利于群众支持并理解公安工作。一是拓宽监督渠道。通过借助新媒体,在传统投诉渠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开”的力度和广度,全方位搜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完善执法告知。在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在交通违法行为纠处、交通事故处理,要依法保障当事人、相对人以及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做好相关法律法规解释工作,确保各项执法活动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对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以及其他方面反映的突出执法问题的,应当及时进行走访调查,并根据有关责任追究制度,坚决追究责任人的执法过错责任,同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全面落实奖惩措施,促使执法人员自觉依法办事。
(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按照师市普法及依法治师市领导小组的整体部署以及兵团公安局《关于兵团公安机关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第一师公安机关立足本职,积极开展各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署全警进社区、进连队、进学校、进企业,组织开展治安、消防、交通、反诈、禁毒等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围绕“110宣传周”、“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师阿拉尔市公安局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