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群也会心律失常吗?
受访专家:孙宏涛,医学博士,留德博士后,国家心脏病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窦性心律不齐、早搏等都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出现这些情况也先别慌,不一定是真的病了。
健康人群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记者:一般什么样的人群易出现心律失常?
孙宏涛: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由于窦房结及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存在心律失常的发病基础,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心律失常。此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遗传因素、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创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也可以诱发心律失常。
记者:健康人群是否也会出现呢?
孙宏涛: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比如在吸烟、饮酒、饮茶或咖啡、体力活动、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都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健康的年轻人、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及健康人群睡眠状态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青少年中,因自主神经系统不全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早搏也是健康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往往有一些人为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饱餐、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系统的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
心慌也不一定都是心律失常
记者:很多人都有过“心慌”的表现,是不是心律失常了?
孙宏涛: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及症状表现形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无任何症状,通过检查才发现自己心律失常,但大多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心慌”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心跳过快或心肌收缩力过强引起的不适症状。“心慌”确实多是各种心律失常导致,但“心慌”不一定都是心律失常。比如健康人群在剧烈活动或精神激动、饮浓茶或咖啡、服用麻黄碱或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可使心脏搏动增强而感到心慌。心室肥大、贫血、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使心脏搏动增强而引起心慌。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心脏神经症时,患者无心律失常也会出现心慌症状。“心慌”不仅见于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因此,出现心慌时,在排除上述引起心脏搏动增强的因素外,最好做心电图以明确原因。
记者:所以,出现心律失常先别慌,不一定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可根据自身情况观察,但最好还是去医院排查一下,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