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主站 欢迎来到 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爱国卫生运动”专题

嗓音健康不可忽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3 11:03:14 浏览次数: 【字体:

嗓音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交流,掌握发声技巧,科学用嗓,才能远离嗓音疾病。

何为嗓音疾病

嗓音是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由肺内的气流经过声门,压力差推动声带振动,再经过口、鼻、咽喉构音和共鸣器官的加工和美化而产生。

嗓音疾病是指嗓音的音量、音调、音质、音长及发声状态等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嗓音疾病可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有气无力、易疲劳;音调异常如男声女调、女声男调;音域改变,高音上不去;发声中断、不受控制等。同时,可伴有咽喉疼痛、咽喉异物感、咽干不适、刺激性咳嗽等,重则出现吞咽困难、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

嗓音疾病一般好发于长期用嗓人群,如教师、歌手、播音员、推销员、律师、导游、咨询师等。

常见嗓音疾病种类

生活中,常见的嗓音疾病有喉部炎性疾病等六类。

1.喉部炎性疾病:如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炎和一些特异性感染如喉结核、喉梅毒等。

2.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水肿、声带肉芽等。

3.喉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如喉返神经麻痹、喉上神经麻痹、痉挛性发声障碍、重症肌无力等。

4.声带机械性运动障碍:如环杓关节脱位。

5.喉部肿瘤:如喉乳头状瘤、喉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声带白斑、声带角化症等癌前病变;喉声带癌、下咽癌等恶性肿瘤。

6.精神性发声障碍:如癔症性失声。

嗓音疾病的诱因

通常情况下,导致嗓音疾病的因素有不良用嗓习惯、感染等六种。

1.不良用嗓习惯:大喊大叫、长时间用嗓、“清嗓子”等。

2.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3.内分泌水平变化: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由于喉部属于激素的靶向器官(激素依赖性器官),会因为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变化而出现异常改变,引起嗓音障碍。

4.喉部结构异常:即器质性喉部病变。

5.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咖啡、茶、可乐、酸性食物、辛辣食物以及暴饮暴食等,引起胃食管及胃咽反流,最终引起喉部炎症。

6.不良嗜好:长期吸烟、饮酒可引起喉部的病理改变,尤其是声带的病理改变。

疾病防治有方法

防治嗓音疾病,应从合理用嗓等方面做起。

1.合理用嗓,避免暴力发声: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嗓音,尤其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要特别注意。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采用腹式呼吸发声,用合适的音调说话,感到疲惫时及时休声。

2.发气泡音:躺在床上,深吸一口气,先呼出大半口气,用剩下的小半口气轻微地吹动声带,以最低音继续发低声,低到发不出声音时,会有类似气泡滚动般低沉松弛的声音,直至气息呼尽,再深吸气继续练习3~5分钟。此方法可以按摩声带、开音、缓解声带疲劳。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以保持声带湿润。戒烟戒酒,少吃烧烤、油炸、过冷、过热等食物。坚持运动,避免熬夜,适当减压,保持愉悦心情。

4.避免“清嗓子”:减少习惯性“清嗓子”动作,嗓子不适时可适量喝水,多做吞咽动作,避免声带频繁过度收缩而受损。

5.保持良好的体态:讲话时保持头颈部、肩部肌肉放松,避免因肌肉紧张、呼吸频率改变而引起声带疲惫。

6.定期检查,及时治疗:长期用嗓人群应定期进行喉部检查。

如果发现嗓音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嗓音功能训练,以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晴)


终审:创卫办